第一一二章 元帅(2 / 3)

加入书签

等援军一到,青阳城内的常规士兵将近六万,在加上宋阳手上一万多的蛮子、夜叉,加在一起能凑足七万之数,依托于青阳的坚城厚墙,足以和番子周旋一番了。

朝廷的援军终于快要到了,这才是真正的好消息,可是还不等大伙相庆,前方的军情就传入了青阳:番子的主力已经完成了集结、修养,最近几天里唐楼城中号角不断,军马调动频繁,且城前被番子驱赶着、聚集起越来越多的‘奴隶’,看情形对方主力出征在即。

现在敌人大军仍在城内,前哨还探不出敌军的规模,但是不难想象的,番子用十万骑兵做先遣,主力至少会三倍以上。

援军要十几天才能抵达;番子兵出唐楼的话只需五天就能攻到青阳城下……刘太守与葛司马对望了一眼,两位青阳长官的脸上没太多表情,但心里同时叹了口气,跟着两个人不约而同、一起把目光投向了宋阳。

宋阳只是对他们笑了笑,没什么表示。

如今消灭的绕城的番子,郑纪也就没让同族再返回燕子坪,而是一起带来了青阳城,是以比起出兵时,队伍规模非但没有减小,反倒更大了些。

但是真要说起伤亡的话,蝉夜叉主力折损不多,那支从封邑中新调来的‘疑兵’却伤亡惨重,十者去其六,八千人的队伍从封邑出征,进入青阳时还不足三千人。

杀灭数倍于己的番骑,不可能不付出代价的。蝉夜叉已经重见天曰,山坳中的繁衍、生存格局也随之打破,以前必须保留的一些人、必须坚持的一些事情、必须维护的一些规则,现在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战中郑纪心硬如铁,他有他的选择。

蝉夜叉读力成军,在外作战不受君命高度自由,四天前宋阳刚听说他们打了胜仗的时候,并不知道其中具体的情形和过程,更不晓得郑纪动用了‘同族夜叉’来诱敌,否则宋阳当时也不会这么开心。

后来详细的军报传来,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宋阳不想矫情,但货真价实的有些唏嘘、也很有些心疼,在蝉夜叉入城、安顿之后,宋阳特意找到郑纪:“你当明白,不必要如此的。真让番兵攻入封邑也没什么大不了。”

该来的总会来,击溃先锋不过是段序曲吧,决战青阳的大戏此刻才能算是真正开锣…如果青阳之战能够被称为决战的话。

阴霾已起,风雨摧城。

……青阳城头上下忙碌、为了迎接自建城以来从未有过的恶战,而积极准备的时候,身处中土另一端的瓷娃娃席地坐于自己的帐篷中,她最习惯的姿势:双头蜷曲、双手抱膝、下颌搭在膝盖上,面色平静不知在默默想着想着什么。

与瓷娃娃的漠然鲜明对比的是,帐外的沙民个个喜色充盈,有人笑有人唱,气氛热烈得很:他们打赢了。

“的确不是非此不可,但很值得。”郑纪笑了笑,卸甲后的将军只是个脾气随和的中年人。

随后一段时间,青阳城太平无事,再无番军滋扰,城中由火道人亲自设置、维护的烟火风雨难扰,一道红烟直冲苍穹,滚滚不惜,方圆百里清晰可见,召唤四方兵马来投同时,仿佛还在告诉吐蕃:十万番军远远不够,想要来战此城,再提重兵相见!

直到二十天后,两道消息几乎同时从前方、后方分别传入青阳。

后方来的是圣旨。宋阳出兵驰援青阳,前后三战剿灭吐蕃十万铁骑,大捷的消息传入京师,朝野上下一片沸腾,几位辅政大臣连夜拟旨,对青阳城奋战各部大加褒赞,自宋阳之下青阳城中所有将领军校都有封赏,宋阳领‘镇军大将军’之衔,受任征西元帅、统领西疆战事,授战中专主独断之权,随着圣旨一起被送到青阳的还有任命状、将军印和帅旗。

圣旨上的褒奖和封赏都是虚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也并非没有实惠:最近这段时间左丞相东挪西拼,又从后方凑出了四万五千兵马,此刻已经启程,急行军赶来援助援助青阳,大军正在路上,半个月内便能抵达青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