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反攻(六)(2 / 3)

加入书签

“存在这种可能,”庄继华点点头:“但这就意味着关东军前期的冒险政策失败,曰本政斧内部就会有人趁机接管长城战事的交涉权,如此我们就能和他们进行谈判,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战略目的。”

黄绍竑首先明白庄继华的意图了,实际上庄继华要的就是武藤信义向国内求援,那时对关东军不满的曰本政界军界人士就会趁机剥夺关东军的部分权力,陆军部也就能压制住关东军中主战派,这样对于长城战事的谈判产生有利于我方的变化。

相反如果武藤信义不向国内求援,那么他就要尽快与中国方面达成协议,以避免战场上的不利态势。

想通这点之后黄绍竑立刻表态:“我看文革的分析有道理,把八十四师调上去,军分会手里还有第三路军,完全可以应付塘沽出现的意外情况。”

黄绍竑这一开口,宋哲元也随即表示同意在喜峰口发起反攻,但要求把直属军分会的一个炮兵团交给他。于学忠无奈的叹口气,他认为这是冒险,但既然反攻的主将都没意见,他还能说什么呢?晋军老将徐永昌一直没开口,晋军系统的部队除了与阎锡山翻了脸的商震外,就是已经在热西展开反攻的傅作义所部,喜峰口的反攻对傅作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他是坚决支持的,但他对庄继华的观感却大变。

沉默了一会,熊斌忍不住问道:“文革,你对曰军兵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曰军在各个报社发表的祝捷通告,他们很得意,所以毫不忌讳的暴露了他们总兵力。”庄继华不想泄露情报来源,居仁堂的保密措施实在不让人放心。

“塘沽外的军舰呢?”于学忠关心他的防区面临的威胁:“曰本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很强,一二八淞沪抗战就已经证明了。”

“对这个问题我必须吧曰本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和此次热河之战在曰本内部的纠葛解释一下,”这是个尖锐的问题,庄继华只好又绕了个弯:“在曰本军队中,陆军将领的地位高于海军,而且陆军将领一向飞扬跋扈,瞧不起海军将领,特别是关东军,他们发动九一八,占领东三省后,自认为曰本开疆拓土的功臣,所以不但瞧不上海军,连陆军部都有些瞧不上了。所以恐怕不少海军将领希望关东军受点挫折,打场败仗,压压关东军的气势。否则以曰本海军的强大,何至于只有两艘军舰到达塘沽口外。此外,此次长城作战是关东军坚持发动的,曰本内阁和陆军部此前都反对发起热河之战,认为时机不到,但关东军上下被九一八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根本不需要国内的支持就可以夺取热河,进占长城。曰本政斧担心关东军再次擅自采取行动,那样的话,曰本政斧的脸面就会丢光,所以他们不得已才同意了武藤信义的要求,但武藤信义知道,如果他失败或者向国内求援,那就意味着关东军认输了,因此武藤信义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向国内求援,而我们的机会就在他的犹豫,抓住他犹豫不决的时机,歼灭第八师团。”

庄继华的分析让众人有了非常奇怪的感觉,他怎么对曰本内部了解这样清楚?上次会议时他为什么没说呢?何应钦是在座的人中最了解庄继华的,他首先反应过来。

何应钦见众人的态度起了变化,原先讨论的作战部署已经不合时宜了,他沉默的想了想说:“那好吧,熊次长按照喜峰口反攻制订一个作战计划。”说完之后他又看看宋哲元:“明轩,你必须要撕开曰军防线,能做到吗?”

“如果三十二军能在冷口拖住第六师团,不让他增援喜峰口,我保证打开缺口。”宋哲元充满信心,他面对的曰军也就一个不满员的联队,兵力分散在罗文峪到喜峰口的漫长战线上,到处都是薄弱点。

“文革,你是不是有具体的情报?”何应钦问道。

庄继华毫不迟疑的答道:“没有更具体的,特务处提供了部分情报,其他是分析出来的。比如黄先生在上海与曰本领事馆的人谈判没有取得进展的原因就是这个,关东军不想让外务省得到功劳,以关东军的强势,外务省都没办法,要说外省官员没有怨气,那不符合人之常情。”

何应钦疑惑的看着庄继华,脑子急速判断他的话力有几分真假,他很快就得出结论,庄继华在说谎,就算外务省有抱怨,可以他对曰本人的了解,曰本人即便有内斗,但对外还是一致的。

庄继华说完之后也有些紧张,他还不想得罪何应钦,可不告诉他势必就得罪了他,但让他就这样把情报来源拿出来这是绝对不行的。何应钦一向亲曰,是黄浦系里面有名的亲曰派,他身边的人要冒出个曰本间谍毫不奇怪。庄继华看着何应钦的脸色忽阳忽阴,变幻无方,最后严厉的望着他,知道他开始怀疑了。急中生智下,他把眼光往于学忠等人身上一阵乱转,最后才迎着何应钦的目光轻轻点头,他只能这样引导了,至于其他人怎么想,他就没办法了。

“如果武藤信义向曰本国内求援呢?”熊斌还是有些不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