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先为不胜以待敌之可胜(2 / 3)

加入书签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攻城不好打,这是攻守双方的共识——只是此时的春秋,诸侯国间的城邑攻防战极少,更多的是在诸侯国与狄戎之间展开,因此这个共识更接近于华夏族与狄戎间的共识。

狄戎们但凡看到长城,不论是长啥样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冲上去把这长城凿开一个缺口,而是派人去查看周边哪儿没有长城可以绕过去。

因而若是郭猛修筑河堤长城时,故意留出一段缺口,这便极有可能成为狄戎不得不选择的突破之地

“若有此河堤长城,则狄戎即便弃马翻过长城,亦容易为吾等所驱逐。”

翻过河堤的狄戎是没了马的骑兵,哪怕侥幸抓到几个国人俘虏,等到郑邑和武城内的骑兵赶来,他这两条腿的还能跑得过四条腿的?

势必被两邑骑兵围殴而亡。

至于河堤长城是否会被对方破坏的问题,这点郭猛并不担心,且不说敌人要先渡河再仰攻,光就这攻城器械便不易携带,后世从战国到十九世纪末,攻城器械多半就地现做,因为从后方千里迢迢运来,且不说攻城器械途中轮轴将折断多少,便是这运输速度,便能让人愁死。

若随军携带攻城器械,则狄戎骑兵来去如

风的优势将彻底丧失,这是狄戎头人所不能接受的。

“这便是两难之局,且化骑兵追逐为城池攻防之战,与吾等更为有利。”

毕竟不管是散落在关中尚未投降的周人城邑,还是虢国城邑,亦或者是芮国梁国等周边诸侯国城邑都有大量懂得筑城之人,在筑城这个科技树上,远比狄戎们强大的多。

而且河堤城墙建设只需要少数懂得筑城之人组织,普通百姓甚至奴隶都可以参与筑城,并不要求是能上阵拿枪的国人,如此便能充分利用百姓之力对抗狄戎。

而城市守卫战,对于具有坚决守城之心者而言,并不是个好啃的主,否则孙子兵法也不会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