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事小会(2 / 3)

加入书签

当然了,内债还好说,可以靠着虢公忌父过往在国内的信用做保证,而不需要抵押之物;对于其他诸侯国而言,没有一些实打实的抵押物,郭猛可以想象到将国债兜售出去的难度将有多大。

历史上最早发行国债的国家乃是英国,为了能让国内外贵族们放下心来,承诺国债用英国每年的盐税进行冲抵,而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次类似国债的行为,则是西汉景帝时,为了平定七国之乱临时向全国借钱,承诺打赢七国后将双倍偿还。

对中国而言,西汉景帝的临时性措施并没有成为长期财政工具保留下来,较为可惜;毕竟对于一个农耕国度而言,突发的军费支出,与夏秋两季才能到手的粮食收入,存在着一个时间错配窗口,古代中国往往只能看长期的国库盈余来应对类似军费或者灾害赈济的支出,而缺乏类似国债这种工具进行财政上的辗转腾挪。

国债的好处毋容置疑,历史上的英国靠着国债的成功发行,实现了以1000万人口的国家,耕地质量和面积不到老对手法国一半的水平,却在财政收入上压倒了人口2000多万的法国,为英国最终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战击败法国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同时英国通过国债的发行,成功将国内看好英国国策并购买国债的贵族和富豪们绑上了同一条船,随着对外战争的胜利,共享战争红利;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购买更多的英国国债,从而为英国的扩张提供更多的追加本金,进一步增加了英国对外作战的财政能力。

“援助郑公,关键在于我国能提供大量战马,因此核心是我国在数月后的冬末春初之际能否成功击垮周边之狄戎部落。”

看着虢公忌父鼓励的眼神,郭猛大着胆子继续说了下去:

“为此,我国可以发行‘战争公债’。”

“战争公债?这是何物?”

虢公忌父的表情仅仅是略有疑惑,其实多半已经猜出郭猛所谓的战争公债是何物,只是需要从郭猛口中弄清这十足的含义罢了。

郭猛也不废话,赶紧将这词好好解释一番。

“‘战争公债’,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战争所发行的债券,可以制作一份带有虢国徽章标志的帛书,标明我虢国从持有此物之人处借款若干,一年后归还相应本金和利息的金额数量。”

果然如此,虢公忌父、虢林父和辛追三人露出了然之情。

“事实上不只是‘战争公债’,包括日常所需,均可发行相应时限和利息的国家债券,已度过国库空虚之时;这些债券以我虢国信用为背书,以平日里君上施政之信用为本,当有不少国人购买;甚至此类债券,也可向其他诸侯国兜售。”

当然此刻的郭猛绝不会轻易向其余三人介绍国债的内债和外债区别,所谓的“内债不是债”等等概念,只要能让三人接收发行国债的观念,即是成功了一大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