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得蜀望陇(3 / 3)

加入书签

激战至后半夜,剑门关归艾能奇、白文选所有,没来得及逃走的西军共有四万多人,全数归降,孙可望领着十一、二万人分成十路,快速朝汉中撤退,吴三桂果然不失言,关宁军横在大剑山北侧,摆开阵式断后。

艾能奇夺关后,也没打算追击,谁都明白,汉王最想要的就是剑门关,至于孙可望嘛,投降更好,你若是降了明,你以大哥的身份岂不是要高过我俩一头。

捷报传入成都,王岚平大喜,当即命人携酒肉和银两前去犒赏,并令艾能奇加紧整修关隘,以备清军偷袭,同时也下令,成都驻军除留下几万人用来肃清西军残寇外,其余兵马加紧整编。

以天府之国的四川为后盾,王岚平有信用在汉中与那洪承畴来一场大决战,据现在得到军报,汉中城及其周围,有满蒙八旗兵七万,汉八旗及新依附过去孙可望部大约二十万,再加上一些没探听到的,总兵力大概在三十万上下,自己这边的兵力也有二十五万,而且都是在大战余生下来的再精选的兵卒,要论战斗力绝对不会比清兵差,如此大战,五万人的兵力差距对战局的影响不大。

五月初一,王岚平自成都开拔,全军兵分五路,一路由定军营赵之尚统领出剑门关;一路由镇远营张秉贞统领出陇西;一路由威远营王之仁统领出陇南;一路由平远营扬文骢统领出巴中;王岚平自领其余各营取道阳平关,五路大军合围汉中。

吴三桂想想,好像有些道理,照这么说回去找洪承畴商量是不可能的了,那就改变计划吧,就算没能保住剑门关,可关里的十七万兵马和粮草那也是一份大功劳。

当即吴三桂道,“那好,请将军现在就做好准备,我的人就在山下迎接,断后之事交给吴某来做便是”

当下,孙可望密召心腹众将,言名事实,有人不同意,但大势所趋,你不同意就得死,反正大家只要牢牢抱成团,在哪都是爷。

几个时辰后,剑门关上一共十余处据点都接到了命令,放弃阵地,全军至大剑山北侧集结,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是纳闷,那大剑山北侧不是满人的地盘吗?

被放弃的阵地上几留着还在迎风飘扬上的旗帜,人却早都不见了。

并令新任四川巡抚马祥麟为大军粮草转远使,将各府粮食都紧急调往前线城关储备。

历史就是那么巧,刚刚入川时,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之末,想不到出川时又已近夏,汉中平原近百万大军和民夫云集,远在甘陕、山西、河南的清军也紧急朝汉中汇集,多尔衮前不久刚刚接到孙可望领十多万人来降的喜讯,短短几日后,他却不得不调派重兵前来增援洪承畴,汉中不可失,自古以来,汉人便以汉中为中原,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兴起地,是汉人的血脉来源,他不能落到汉人的手里。

一时间,汉中大地风起云涌,一场清军入关以来最大的一次大战一触即发,这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结果也没有人知道,反正都是不得不打。(未完待续。)

一时间,下山的各条羊肠小道上全是一队队西军,就像一条条从山上缓缓流淌而下的溪流,爬满了整座山。

十多万人这一动,那动静可就大了去了,嘈杂,漫骂,挤推,很多人情绪不满,秩序混乱到了极点,到天快黑时,也不过是走出去七八万人,而就在此时,关上的异样被艾能奇发现了。

霎时,关南角号连天,炮声阵阵,艾能奇直接发动了攻势,剑门关在他眼里不算什么,当年他修此处的时候,图纸全在他脑海里,明道暗道,小路山路,洞口,潜伏口等等全在他心里装着。

大军刚刚开战,一路如无人之境,全军边冲边喊:“西军的兄弟,自己人不打自己人,汉王有令,降者一律免死”

留在关内断后的西军守兵开始了还击,关墙上的大炮也开始了朝明军涌来的阵列猛轰,各为其主,没什么大义小节的虚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