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全城戒严(3 / 3)

加入书签

“好,我王岚平与你并肩一战”

一听这话孔知县却是一脸的沉重,叹惜起来,“状元公少年英雄,我虽不通军情,却也明白怀宁城断不可守,将军你应该早作打算,另寻他途,现如今唯有江南物产丰沛,民生富足,且久不历战火,更有长江天险,将军应该即早过江,凭将军的大名只要振臂一呼,忠于明廷者必是云集,复兴大明才有可望,万万不可在此小城断送了性命”

这一番入情入理的话,更是让王岚平大吃一惊,如果没有自己先天的历史知识,那这小子就是一大明版的隆中对呀,人才呀,当然王岚平也没想过要死守这小小的怀宁,只是这一仗不得不打,望风而逃将来还怎么振臂一呼,这一战必打,而且要必胜,打出天下第一武状元的威名。

王岚平对孔知县一抱拳,“孔知县高见,放心,我命大着呢,我不防告诉你,此战必胜”

孔如松淡然一笑,几百名久不经战阵的明军如何面对六千一路征战不止的精兵铁骑,他是做好了与城共存亡的必死之心。

下层困苦百姓虽然对明朝没什么好感,但对从怀宁城走出来的武状元是顶礼膜拜,王状元说谁好谁就好,很有一种现如今明星代言的作用,如此一来,风字营入城,民众夹道相迎,全城欢腾。

孔知县把王岚平迎进县衙,正准备说有伪顺朝大军来袭,却才得知这一切王状元早已知情,于是孔知县便将难民的安置工作说了说,难民来的实在太多,短短一个上午,城里已经涌进了三千多人,其中败兵好几百,城北的难民队伍还在源源不断地朝这来,照这样下去,纵是北京城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王岚平对民政没有多少经验,武科出身,这一切还得靠为官多年的孔知县酌情处理,他只嘱咐一条,尽量少饿死难民,怀宁城一旦被围,城内的粮食供应将很难得到保证,放难民入城实则是个大的拖累,但又不能见死不救,他现在才体会到传说中刘备宁愿携民过江也不愿离民而去的苦衷,民心可用亦是累赘。

等一切安排妥当,王岚平这才发现周知府不在县衙里,便问孔知县,“周知府何在?想要守住怀宁,需官民军一体,有知府大人坐镇在此,必能大大鼓舞士气”

孔知县一皱眉,“将军,周知府已经走了,回安庆去了”

随后,王岚平将县衙改成临时军营,贴出告示号召全城百姓加固城墙,往城外四面八方派出哨探,并宣布怀宁城军事戒严,行政改军令,城门紧闭,难民一律绕行另寻他处。

王岚平身着威风凛凛的战甲,纵马在城内来回奔走,他要告诉全城百姓,状元公还在城里。

一时间,先前人人自危的怀宁城里群情激愤。

一场实力不相等的大战即将在怀宁城一决生死。

王岚平不解地嗯了一声,“走了?你为什么不拦住他”

孔知县很委屈,“这,知府大人要走,我一小知县哪里拦得住,早上听闻有大军来攻,他便带着县里的十多个差役乔装回安庆了”

王岚平苦笑而摇头,大明的官都是这些人,国怎能不亡,他说,“孔知县,那你为何不走?”

孔知县闻言立时挺直了腰,“我孔如松虽是一介书生,却深受国恩,为官近十年,不能造富一方,已是有愧于皇上,没有朝廷的旨令,下官哪里也不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死,我也要死在怀宁城”

王岚平倒是很意外,一文弱书生竟然有这等豪情壮志,难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