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心眼(1 / 4)

加入书签

从民到官,从商到政,大燕的事情全装在帛先生的肚子里,对方若顺着他的话应下去,立刻就会露出破绽,商队携带的货物,都是大燕的抢手货,绝不愁卖。而路程远近不同,全无舍大燕而来南理的道理,“不瞒您说,我们要去大燕睛城的话,好赚的很,可燕国有条混账律令,外域商队交办货物之后,逗留不得超过半月就得返程。你是汉人,不晓得,高原上的冬天一年冷过一年,实在难熬,启程前我们算过脚程,若去睛城的话,回去时候正好赶上严寒暴雪……”

商队首领苦笑了起来:“我们几个事先合计着,这趟出来,最好能在外面躲过冬天,等开春了再回去。由此,干脆也就来南理了,是少赚了几个,但落了个舒服,免去雪中跋涉,少了许多风险。另外我还听说,南理豪门喜欢效仿大燕贵族,这些货物在大燕好卖,到了凤凰城说不定更值钱。”

帛先生哈哈一笑,甩了句:“祝掌柜的生意兴隆。”跟着又对慕容县令耳语了几句,转身回侯府去了。

常春侯府内,顾昭君正带领心腹清点宝贝,见帛先生回来,老顾问道:“怎么样,有可疑么?”

帛胖子摇头:“中规中矩,看不出啥。”

小镇偏僻,外来人都少见,更从未有过大型商队来过,今天忽然冒出一支这样的队伍,尤其还是珍宝启运回来的当口,慕容大人如何敢大意,立刻带人赶去盘查,不过商队和夜游班子的通关文书、身份证笺一应俱全,他们通过南理各个州府时也都加盖了通关大印,手续完整且齐全,全无可疑之处。

商队首领的汉话不错,从一旁仔细解释,商队和夜游班子打早就搭伴了,十几年都在一起,以前一直在吐蕃与大燕之间往来。这是第一趟来南理,人生路不熟,本来也没打算来小镇,但几天前他们刚从青阳城出来不久,向导就害了急病昏厥不醒,周边都是荒郊野岭,商队想要先返回青阳,不料又遭遇暴雨,结果在荒郊野岭里迷了路,绕来绕去最终跑到的小镇。

说着,有商队的人抬出担架,上面躺着个汉人中年男子,浑身大汗、额头烫手,的确是患了重病的模样。

燕子坪今非昔比,平时都有贵人常驻,当然也不再只宋阳一个大夫,盘头跑去把专门从红波府跟来封邑、专责照顾公主、郡主的大夫请来,老先生的医术精湛,略略诊断后就点头:“水暑热,是野外病,错不了的。”

盘头问老先生能不能唤醒患者,后者没废话,十几针下去又灌了一副药,向导悠悠转醒,盘问之下,很快证实商队首领说的是实话。

这个时候有个手下,把一支金玉如意捧到顾昭君眼前,这件东西他们估不好价钱,要请主人过目,老顾仔细端详,珠宝光芒四射,映得他那张老脸也花花绿绿。看了一阵,顾昭君点点头,说出一个价钱,这才再度望向帛胖子:“分不出好坏,就当他们是贼吧…打算偷什么?”

“不会是这些宝贝。”帛胖子指了指他刚带回来的诸多木箱:“不在路上行劫,跑到老窝硬抢,这得多傻的贼啊。”

南理与大燕、吐蕃通商,为防商队在境内出现纰漏引起纠纷,在各州府专门设立了一个小小的机构,唤作地向署,专门为商队提供引路、接待、联络等服务,蜀中向导都有官家登记造册,确保出身清白不会勾结恶匪或蛮人,外域商队若需要向导,也都直接到署里去雇佣,价格不贵还靠得住,省去无数麻烦。

这位向导也不例外,身上带了青阳府的证笺和文书,是官家的人,有他在基本就能确定商队的来路正常。

查来查去全无可疑,这时候闻讯赶来看热闹的帛先生忽然开口,笑呵呵地问商队首领:“吐蕃哪里的商队?”

或许刚才看到了红波卫的旗号,首领收敛了平曰里对南理人的蛮横傲气,老实应道:“主上墨脱。”

墨脱是吐蕃的一位藩主,地位不算低,帛先生也有耳闻,此人的领地近大燕而远南理。帛先生点了点头,追问道:“大燕的生意不好做么?怎么突然跑来南理做买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