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家天下(3 / 3)

加入书签

而太康臣子皆是手握重权,谁也不服谁,感觉都是有了问鼎帝位的机会。黄帝血脉之外的帝君,诱惑力实在太大,一时间内乱四起,兵纷不断。

可惜公孙家气运太盛,相的妻子身怀六甲在战乱中逃出郑城,竟是在这兵荒马乱的世界活了下来。隐姓埋名,生下一子,名叫少康。其子长大之后,威武不凡,纠合几个部落相助,打回郑城,斩杀乱臣,成功复国。

少康复国,恢复了启的功业,维护了夏国之正统,夏朝进入了中兴时期。

与先人一般,不到一百年,少康寿终正寝,传位给了予,再传位给槐、芒……在家天下制度之下,帝位有条不紊的传承,虽然期间也发生了一些叛乱和战争,但帝位始终都掌握在启后人手中。

一代接一代,自启开始,传承十七王。

新君登基,天下闻风而动,但不是所有人都是为拥立而来,有扈氏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大禹的旧臣,伯益的兄弟,有扈氏无法接受九州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承,一番痛骂谴责之后,联合拥护伯益的其他旧部一同起兵讨伐启。

双方大军会战于甘,激战三月,启一举击败了有扈氏,天下再无反对声音。华夏更改为夏,从此传于四方。

此举可谓之是对华夏公孙王族之不敬,但公孙轩辕和乾荒等先帝都是不曾出面,而且启也是黄帝之后人,因而再无人反对。

启虽然更改了很多之前王室的规矩,但有一天却是不敢挑战,便是乾荒定下的一百五十年之期。他深深知道自己这个先祖的果断和狠厉,一旦自己破坏,结果怕是被直接抹杀。

洪荒历一万七千五百年,夏王发寿终正寝,传位于履癸。履癸又名叫桀,夏朝气运终于第一次产生了巨大之变化。

等到一百五十年之期后,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太康。这绝非禅让,而是继承,曾经的禅让制度变成了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天下不再是人族的天下,而是成了启后人的天下。

期间孙九阳亲自见了启,责令他不得再将功法传承。

也不知道是公孙轩辕血脉渐渐淡薄,还是因为这家天下之举断了大禹一脉的某些气运。与祖先不同的是,太康的寿命断了许多,甚至没能等到一百五十年之期就寿终正寝。

太康之后,仲康继位。仲康无能,且体弱多病,当了不过十多年的帝王便病死在床上。其子相继承帝位,时间更短,当了不过几年就死于非命。

相年纪太小,没有儿子,此时他妻子只是怀有身孕,夏朝的传承第一次出现了断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