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讨论(二合一为yu0421加更)(1 / 4)

加入书签

猪的食量十分非常大的,所以为了削减成本,猪饲料的价格当然是越便宜越好,于是猪一般吃的都是杂粮,吃糠咽菜这样的生活,对于猪来说是很稀松平常的了,偶尔加点餐,改善改善伙食,它们自然也很高兴。

而红薯这个东西,因为产量很高,价格也便宜,拖出去卖的话是吃力不讨好的,所以在内地的农村地区,有不少家庭都是用红薯来喂猪的。

林全小时候就干过这样的事情,在秋天收获了红薯之后,晚上写完了作业,就把红薯冲一遍,把上面的泥土冲洗干净,然后再切碎,切成一片一片的,这样的话比较方便跟糠拌在一起煮熟了喂猪,猪虽然不挑剔,生吃红薯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吃下去的话,对它们的消化负担是比较重的,所以为了让它们更好的消化吸收,快快长肉,所以猪食一般都是热的,最不济也是温的,很少给冷食给它们吃。

以前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猪,一来作为年底的时候自家的肉食保障,而来年底的时候还能卖掉一部分拿来换钱去购置年货。

林全记得小时候家里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三样:种粮食、养猪和养牛。

而红薯其实也能勉强算上一种水果,而且相较于水果而言,红薯也具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它的保质期更长。

水果根据种类的不同,保质期的长短是不一样的,一般的苹果橘子,可能不到十天就不行了,要是放在通风的地方的话,可能保质期会长一点,但是这样做的话,它们会迅速的脱水,然后就变的干瘪瘪的,吃起来就没有之前那么好吃了。

而红薯的保质期很长,十天半个月甚至是好几个月都没有问题,加上它也很便宜,味道也不错,所以买回去的话,可以当做改善口味的调味食品,比较适合塞外的少数民族。

不过,没有销路的话一切都免谈了。

说起来,这个养猪场可能是最合适的选择了。

粮食的价格当时并不高,一百斤粮食的价格好像只有25块钱,而当时的粮食产量不高,农村的农业税提留款和其他杂七杂八的税收又多,一年下来靠种田可能连2000块钱都挣不到。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农村的劳动力都跑出去打工,而村里的土地逐渐的荒芜了的主要原因了。

种地不赚钱,而且还把人拖在了家里,还不如出去打工,出去打工虽然辛苦点,但是挣的钱要比在家守着一亩三分地要高很多,而这些出去了的人,渐渐的在外面站稳了脚跟,就形成了人口的转移,他们就算是不转移到大城市去,也会转移到县城或者是小一点的地级市里面去,也有不少人是拖家带口去了自己打工的城市,在异乡安顿下来。

乌海属于内蒙自治区,内蒙的主要肉制品并不是猪肉,这边有很多的牛羊,游牧民族不善于养猪,他们比较善于牧羊,所以主要的食物也是羊肉。

因为靠近内蒙草原,所以乌海这边的主要肉食基本上也都是羊肉,按照平均每天每人消耗半斤肉来计算,每天乌海市都要消耗25万斤肉,差不多1500只羊或者是1000头猪。

而因为羊肉和牛肉占据了部分市场,所以猪肉并不占主要的分量,大概能占到30-40左右,这边养猪的成本比较高,造成了猪肉的价格比内地要高,而因为靠近草原,所以羊肉和牛肉的价格要比内地便宜,如此一来大家自然会更加偏向于羊肉和牛肉。

也只有从内地来的,吃不惯羊肉和牛肉的人,才会经常性的买一点猪肉来改善一下口味。

这样来看的话他的这个养猪场每个月出栏接近400头猪,也是很大的一个养猪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