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分歧(1 / 3)

加入书签

沈静苦笑的说道:“我只知道现在建造战舰的费用是越来越高了,当初北洋级战列舰造价六百万两银子已经够吓人了,现在蒙古级战列舰的预算高达一千多万元。如果中美真的闹得像英德之间那样的话,在海军上的投入那需要多少才能添上这个窟窿?!”

“所以说我们应当庆幸自己不是在欧洲,欧洲现在就是一个火药桶,人人的憋足了劲造杀人武器,迟早有一天会到达临界点将这个火药桶点爆……我们现在的念头就是将北极熊的爪子剁了,让它滚回欧洲去,以后就要着手解决国内问题了……”谭延悠闲的点了一根雪茄,慢慢的说道。

“魏总工程师,蒙古级战列舰并非是最为迫切的,我希望你们能够抽调出一支精干的力量,对目前俄国海军中所服役的各级战舰进行分析。最好是由你亲自来主持这件事,以最短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任务,将报告呈送给海军参谋部……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俄国战舰的优劣,并且对比我国海军战舰,海军参谋部希望能够尽快得到你们的答复……”谭延笑着说道:“不过有一点你要记住,海军参谋部的人都是造舰狂,你的报告要有一定的侧重,对俄国战舰的评价一定要客观……”

身为战舰总设计师,魏成勋很理解海军部门对于新式战舰的渴求,谭延说的话他也理解的非常到位----以后对于战舰技术和新型战舰中国是需要的,也不会落下任何脚步,但是数量将会受到极大地限制。从旅顺造船所时代过来地人都明白,海军战舰技术的任何进步都会不计成本的应用到已有战舰上。这导致了北洋海军时代战舰频繁的进入船坞接受改造。更有甚者还出现了镇远号这样的“怪物”。魏成勋心中很清楚,以后能够说动谭延建造战舰绝对不是那种小步伐进步就可以的,而是趋近于像蒙古级战列舰那样有着重大技术进步的战舰。。

等到魏成勋走后,沈静笑着说道:“如果你不说明白,我还以为你要打算和美国对着干呢?”

七年前还显得急躁的海军部长助理现在已经成为美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罗斯福这头“泰迪熊”----三年前他因为拒绝杀死一头熊,被谭延抓住机会画了一本漫画册《泰迪熊》,罗斯福也就有了“泰迪熊”的外号,当然除了罗斯福本人“泰迪”的名号之外,这个外号加上这个微不足道的事件使得罗斯福有了一个相当受欢迎的称谓。

在泰迪熊的领导下,从190年开始美国海军部每年以两艘战列舰的速度增强其海军实力,当然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尽管中国的北洋级战列舰很是刺激了泰迪熊一把,但是国会的国防预算和美国现在战舰设计建造产业的牵制,泰迪熊只能无奈的接受了事实。不过谭延却从美国的国防投入中海军资源从190年的百分之十暴增到现在的百分之二十,这个比例跟中国的海军军费相比也许不算什么,但也很能说明问题了。

“美国人不清楚我们的战略目标所在,它愿意投资这么大的本钱在海军上,我们求之不得……其实我们海军战舰质量本身就是一种实力,这种实力对美国而言就是催化剂,当然在战舰质量上,这就要看你们这些工程师的本事了……”谭延在正式签署秘密建造蒙古级战列舰的命令时,对旁边的总工程师魏成勋和总理沈静说道。

“你是说我们和美国之间可能会形成英国和德国那样的军备竞赛?”沈静问道。

谭延摇摇头说道:“至少二十年之内中美之间绝对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对抗,这不是军备竞赛的问题而是距离----距离本身就是一种保护……”

“中国和美国相隔一个广阔地太平洋,而现在地技术发展和海军规模,即便美国再发展二十年。每年都可以按照他们的原定计划造出两艘战列舰也是无济于事……美国快要完工的弗吉尼亚级战列舰根本无法和北洋级战列舰相比。而我们的蒙古级战列舰绝对可以让所有的美国战列舰一夜之间都全部过时,一艘蒙古级战列舰可以顶的上两艘弗吉尼亚级!”魏成勋骄傲的说道。

魏成勋确实有骄傲的本钱,自从蒙古级战列舰的研制提到日程上来之后,中国庞大的造舰系统基本上就围绕着蒙古级战列舰地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攻关,蒸汽轮机、锅炉和新型炮塔,甚至是射击指挥系统和火力控制系统……尽管有些方面还很粗糙,但是蒙古级战列舰已经成熟了。

通过蒙古级战列舰的研制工作,中国地相关科技人才队伍在得到相关高校大量优秀毕业生的补充之后,科技攻关实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是谭延现在最为看重地。蒙古级首批只建造一艘。数量虽然很少,海军部也多有微词,但是作为决策者谭延认为这一艘已经足够了。两大设计院今后的研究目标除了传统地大型主力战舰之外,也开始关注两千吨级的“轻量型”作战舰只,并且也开始进行技术储备了---以往中国的造舰系统几乎是发挥其极限力量。手头上有什么先进技术都用上,而随着战略目标的需要。在“造舰高峰”过后,就要走一条“精品”之路了。

作为中国年轻一代科技人员中的佼佼者,魏成勋的才能不仅体现在设计战舰上,对于局势发展和海军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明确,可以说他是目前“搞海军”这一块中最能体会谭延用意的人。有时候谭延甚至觉得魏成勋完全有资格进入海军参谋部,这家伙不懂打仗,但是在战略上地眼光还是非常敏锐地,显然是一个“一专多能”。

“魏总工程师说的非常正确。英国和德国地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它们之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光这两家动。其盟友也要跟着行动起来,欧洲已经明显的分化成两大阵营的趋势……我们和美国虽说是望洋之隔,但就算再怎么发展,我们都不可能威胁到对方,美国人有些神经过敏,它们喜欢撒大把的银子还海军上,不过恕我谭某人不奉陪了……”谭延笑着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