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特区计划(2 / 4)

加入书签

留正如此说话当然是为官家留了余地,但很明显官家就有官办水泥的意思,这倒是十分地出乎茅庚意料。妈呀!真要搞大国企么?要是廷对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的话,茅庚说不定就会非常爽快地答应下来,只要自己能当官营水泥公司的ceo,其他条件都好谈得很。但是现在不同了,刚才的一番廷对,让茅庚产生了想法,一就是不能呆在临安,在这里不但大受各方掣肘,还不便自己持续开发新科技。

自己在赵眘父子眼中大约已经变成了危险人物,要是呆在临安还不断开发出惊世骇俗的新科技,这里别有用心又善做文章的人不少,他们众口铄金,而君主从来多疑,要是哪一天赵眘父子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卧榻之旁的威胁,很可能小命都会不保。

可话说回来,既然在赵眘眼中自己现在是危险人物,那自己最好的自保策略是什么呢?

唉!还得从自己编造的故事着眼啊,根据自己的定义,万里之外的那个极大“秘密”应该是赵眘父子更为惧怕的威胁,要是让赵眘父子相信自己能够打捞出这个秘密呢!首先他们应该相信自己才是最好的人选,如果再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态度是诚心实意为了大宋,那就不但性命无忧,大约赵眘父子还会恩宠有加。

所以其二嘛,就是从现在起,就要让赵眘父子看到自己矢志为大宋取得“秘密”的诚意。

“眹听说两位生员在资水上修筑水力机关以方便行船,地方上对此各执一词,眹想听听你们二位的看法。”

按照分工,这是由茅庚负责应对的题目,茅庚对此早有准备,当下便有条不紊地讲述了航运改造的有关方面,包括可以大大降低行船风险以及大幅提升运力,而水轮的批量制作将大幅降低水轮的成本,进一步让水轮为大宋的水利灌溉服务,此外资水航运的改善将大幅提升大宋在原来的梅山蛮地区的行政效能,有利于蛮族的归化。诸如此类。而适当的收费只是为了维持其长期运转,至于免费则暂时不可行,除非官府能够出资维护和雇佣人力进行运行。总之此举有百利而无一害,乃是实实在在的利民之举。

赵昚对于利民之事还是颇为上心,尤其茅庚所说的改善资水航运可以提升大宋官府在当地的行政效能,这一点说到了赵昚的心坎上。但五位老臣都是有过地方行政经验的人,并不因茅庚说得天花乱坠而轻信,因为行船收费之事毕竟在整个大宋也是头一次,此事不能不慎重,虽然无人反对此事,但最后折衷的结果,便是由工部派出官员前往邵州考察,考察可行后,再先期建造三四处水力设施试行收费,如果效果不错,再全面实施。

茅庚只有苦笑,但也深知在场的大宋重臣慎重行事并没有错,这样稳妥的方案几乎是大宋君臣的必然选择。反过来一想,这么一个改造项目,即便到了后世只怕也要几经周折,恐怕最后还要经过发改委审批才能实施。可是后世毕竟通讯和交通方便得多,走完程序也要不了太长时间,但是在大宋,要走完勘查、论证、试点再全面实施,没有两三年只怕是绝无可能。

因此茅庚很失望,心道,在如此羁绊之下,要办一件涉及公益的事都这么难,若要谈改革岂不是难于上青天!

萧燧一看茅庚只是沉吟不语,又不禁有些动气,叱道:

但茅庚随即又想起了辛弃疾的遭遇,人家这个疑似穿越者到了大宋也壮志难酬,自己比人家辛弃疾嫩得太多,能蒙宋孝宗欣赏,以至于可以按部就班推进资水航运改造,自己该知足才对。

茅庚拿眼睛瞄了一眼时表,时间已经是下午五点,茅庚刚才的注意力集中在廷对上,故而暂时忘记了饥饿,此时忽然发现快到晚饭时间,便感觉分外的饥肠辘辘,可廷对还没有结束,赵眘也没有提供点心的意思。

茅庚不知道廷对还要进行多久,茅庚本来打算透露自己能够为大宋打造火炮,让大宋君臣振奋一回,但是一番廷对下来,茅庚现在的着重点在于自保,想像一下,若是将火炮造出来,宋孝宗父子的感受将会如何?大约是既爱又怕吧。自己还没怎么施展本事,就被赵眘目为有“通天彻地之能”,若是再造出来一个大杀器,那岂不是要让赵眘父子寝食难安!因而茅庚决定,在取得当今官家的完全信任之前,暂时不要去造火炮之类的武器。

茅庚正在想伴君如伴虎之类的箴言,右丞相留正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茅易生,老臣建议官家向你买下制作水泥之法,由官府自产水泥,以满足大宋筑城守御之用,官家亦觉此事或能一试,老臣想问问你的意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