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资水航运(3 / 3)

加入书签

茅庚的这个条件,结合了bot——建设(build)、经营(operate)、移交(transfer)——私人投资公用事业的一种投资方式,同时还将地价补偿那一套也掺了进来,反正是稳赚不亏,就看许县令有没有魄力拍板了。

许县令一算账,靠河边的地,上好的水田要十二贯,若不是水田的话,也就是三四贯钱的样子,建造一个水力机关,官府只需付出最多七十二贯,资水在新化总计有五十三处险滩,总计也就是三千贯左右就能建造成功,而且五年之后还能收回,这事稳赚不亏,干了!

不过许县令还是慎重起见,一定要茅庚先试,等自己亲自看了之后,如果那机关确实可行,便可往前推进。

茅庚一看许县令竟然认可了自己提出的方案,心中狂喜不已。心说,这几十处险滩可谓是最好的水力能源,光是这项资源就了不得,要是真的照这个方案来做,自己可赚大了。一则水力机关可以标准化生产,成本可以降到一个相当低的地步,二则还可以收费,收费略有盈利就行了,只须维持住,而最大的收益将是补偿的五亩土地和水力能源。

茅庚投桃报李,将预先就考虑好的资水航运改造分段建造计划推荐给了许县令,第一段当然是先建新化境内的,第二段是安化境内,第三段才是资水上游。这个计划也有钓鱼的意味,只要新化这里改造成功,便是一项可以大书特书的政绩工程,朝廷被吊起胃口之后,资水上下游的改造恐怕也得委任许县令来干,许县令如此一想,觉得离邵州知府的宝座已经近在咫尺。

“当真!县尊大人只要选一处险滩,给小可七天时间,小可便能将水力机关做好,试过之后,县尊大人也就不会再怀疑了。”

但许县令还是担心财力问题:

“易生老弟,资水的险滩如此之多,要在每个险滩处都建造一个这样的机关,想必花费甚巨,不知本县的财力可堪承受?”

这时代造一个功能齐全的水磨,造价高达三百多贯,许县令不知道茅庚的水力机关到底有多复杂,要是一个个都得是天的价水力机关,那可不是新化可以承受的。

到了此时,茅庚觉得可以抛出自己的计划了:

尤其是,茅庚特别提到,大理国那边也有江河连着大宋的江河,大宋如今失了北面的马场,要从大理买马,然则运马费用昂贵,要是照方抓药将大理与大宋相接的水路改造一番,打通水路运输之后,能经水路运马,那便能大幅降低运费,对于大宋与大理的商贸往来也是极为有利之事。

许县令一听,更是心花怒放。大凡做官,决不会只想做到知府,每一个大宋科班出身的官员,基本上都有一个拜相的梦想,许县令也是科班出身,如今突然觉得,拜相好像也不是那么遥远了。

“县尊大人,其实不需官府出钱,小可倒是可以出钱来建这些机关,只要满足小可的三个条件就好。”

许县令一听,想不到这位茅庚老弟竟然有兴趣自己烧钱建造改善水运的水力机关,这当然再好不过,只要条件不是太苛刻,在自己权限范围之内大可商量。

“易生老弟,你我乃是一见如故,有甚么条件尽管提就是。”

茅庚心说我提的条件可不是一般的高:

“小可的条件嘛,第一,官府在各险滩处提供一块建造机关的土地,一亩地应该是够了;第二,再在旁边另外提供五亩地作为建造机关的补偿;第三,允许小可收费五年,官府规定过往船只凡是经过险滩,皆需付费,收费当然会在合理范围,由官府核定,付费之后,便有专人使用机关助其通过险滩。若能满足这三个条件,小可便来建造这机关,五年之后,那一亩地和所造机关悉数移交给官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