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人才最贵(2 / 3)

加入书签

这已经是来到白溪镇的第三天,苏致义那边据说正在物色靠油溪河的空地,只怕还要一两天才能定下来,所以包括王家的田地也要等到那时,再一同前去划定。张海三和文元还是继续在忙着找茅庚清单中列出的物事,茅庚就留在家中画图。

白溪官学在此前只有康老先生夫妇住着,整个官学镇日里寂静无声,了无生气。王家和茅庚文元住进来之后,人气旺了许多,整个官学有了各种动静,不过终究也还是安静的。王家的家教甚严,除了王沁琴有些管不住之外,王家小哥和他两个姐姐都还算是谨守家规,断然不会大声喧哗。王家小哥除了每日到茅庚这里学半个时辰的算学,就是在家用功读经史,而沁言沁吟姐妹至今还没有来过茅庚这边的西厢。

不料到了这天下午,整个白溪官学突然热闹了起来,前去拜会王家两位先生的人络绎不绝。茅庚猜这应该是家长在掂量新来先生的分量,要是新来的先生还是康先生那样的,只怕那些家长就不会送子弟前来浪费光阴了。

茅庚不关心家长们是不是满意新来的先生,自己反正不是主角,中心任务也不是教书。故而只是专心画图。

正在为自己在角尺上刻出的刻度不准而苦笑的时候,一个陌生的女声打断了茅庚的思路:

想到此处,心情大为轻松。茅庚也不再多在这上面纠缠,心想多说无益,让张海三自己去琢磨吧,有的时候让人自己多琢磨,反而越琢磨越觉得事情可能是真的。

传言是需要一个发酵过程的,茅庚压根就不指望马上就传言汹汹,也不指望马上就找到矿脉。钓鱼嘛,抛出钓饵,就得有足够的耐心等候,时间一久,总会有效果的,茅庚如此想道。

接着,茅庚就转移话题,请张海三帮忙找些石灰石和铁矿石,以及找一些白色的泥土,再就是买些煤炭——现在这年代叫石炭。

茅庚决意先烧制水泥样品,编造的那个金矿诱惑有无效果实在不好说,脚踏实地才是王道。为此自己得糊一个微型耐火炉,加工一个微型木制鼓风机,然后将石灰石敲碎磨粉,再配上粘土、铁矿粉和煤粉,便可以试烧水泥了。

张海三热情很高,他还以为茅庚要炼丹呢,二话不说就去张罗了。

“茅先生在吗?”,来者的口音比较难懂,不过连猜带蒙应该是这个意思。

没等茅庚应声,就见一阵风地进来了一个年纪有点大的女人。那女人瘦得像电视中的巫婆一样,皱纹布满了眼角和额头,真是满面菊花,茅庚一见就没有什么好感。

茅庚只是点了点头,并不答话。茅庚觉得自己嘴拙,还是奉行沉默是金的守拙之法的好,茅庚觉得,不是特别必要,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当然也不能让文元闲着,除了让他跟着张海三跑腿,还得买一些必要的工具,比如锤子什么的,以及开火做饭的一些家什。反正文元与人打交道十分圆熟,茅庚自己懒得去寻东问西,这些要开口与人打交道的事情一概交与了文元。

文元只是在张海三走开的时候偷偷问了茅庚,问金矿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因为关于茅庚有师伯的故事还是文元原创,这会儿茅庚一口一个师伯,文元想既然这师伯之事是子虚乌有,所以金矿之事焉知不是糊弄人!但表哥茅庚的回答出乎文元的意料,除了故事删掉了师伯这个角色,茅庚一口认定这真是师尊郑重其事的交代。

这一下文元也觉得也许真的来对了地方,于是积极性意外地高涨,除了跟着张海三跑腿,文元觉得自己也应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不但去找贺先生请教,还一心要在白溪镇广泛寻问,务要尽快找到茅庚所要的各项物事。

石炭和石灰石很好找,连同白土也找到了。白土又叫观音土,还叫高岭土,这种土在饥荒的时候还用来填肚子,哪里都会有,新化这里更是不少,这种土耐火度很高,可以用来做微型立窑的内壁。

茅庚很是高兴,只等各样物事齐备,便开始动手砌一个微型立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