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笔洗换宣炉(1 / 3)

加入书签

吴溪山笑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据明代大臣吕震等编撰的《宣德鼎彝谱》记载:宣德三年三月,因有贡来风磨铜,明宣宗则嫌弃内廷宗庙祭器样式简陋,不合古式,所以命工部重新铸作了一批铜炉,大约铸制了117种,3365件。

“主料就是风磨铜,辅料有,赤金,白银,生红铜,锡,铅,锌,铁等。

“炼制技法又分五炼,六炼,八炼,十炼,十二炼之说。

“宣炉炼至六次,则现珠光宝色,有若良金,所以越往上越好。

“这就很不错了,古玩鉴定没有全家,只有行家,很多人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一门,都不一定能研究明白。

“懂明清官窑的不一定懂五大名窑,懂明清字画的也不一定懂唐宋真迹。

“说到底还是小沈你宅心仁厚,好心有好报,这件铜炉虽然不是明代真宣,但也是嘉靖朝宫廷仿造的极品明宣,市场价不会低于一千万元。”

吴溪山吴老这时候也了鉴赏台,他是宣炉鉴定的权威,一番话让满场皆惊。

萧老笑笑:“吴老弟他是鉴定宣炉方面的大行家,他说是,你这宣炉就是,小沈你算是发了一笔小财啊!”

“其中以十二炼的最为稀有,宣宗时有一件仿造唐天宝三足金乌鼎,周身赤金纯裹,羽翅生动,重达十八斤六两最为珍贵。

“还有一件卦象鼎,重十六斤八两,周身赤金纯裹,有雷云之文。

“千万?还是一笔小财?”沈愈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唾沫,饶是他在古玩圈见过不少大场面,这一千万怎么也不能说是小财吧?

萧老家里的产业到底得有多大啊?

“吴老,您是宣炉鉴定方面的权威,传说冶炼、铸造宣德炉的督造官是明代礼部尚书吕震与工部侍郎、尚书吴邦佐。

“这个说法到底可不可信?毕竟现在市场上的宣炉很多都有吴邦佐的款识。”

人群里有人这样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