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衍圣公(2 / 3)

加入书签

可是,兴汉盟治理百姓,主要依靠的是自己培养的官吏,是通过“吏员招募考试”招募的“识字人”。

“识字人”跟“读书人”可是又区别的。

七月三日,刘信启到达兖州州府所在瑕县。

“这他衍圣公家到底有多少田地?”

刘信昂回道:“目前还未清查,但根据初步估算,应该在四百万亩以上。”

可是孔家太大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并不是所有的孔家人都愿意背井离乡。

或者是孔家内部有分歧,或者是孔家两边下注。

结果就是,现在孔家被分裂为南宗和北宗。

刘豫建立了伪齐政权,封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主持曲阜(仙源县)孔庙祀事。

根据刘信昂的密信,孔家在兖州的势力太大了,单说仙源县,县令就是个橡皮图章,整个县所有的事都是孔家说了算,整个县八成的百姓都靠着孔家生存。

“四百万亩!”刘信启惊叹道乍舌:“居然有这么多。”

“我之前在信里给您汇报的还是没有想象力了,国朝初立,太祖赏赐了他们的产田一共是二十万亩,但后来历代都有赏赐,为孔府积攒了大量的田产。加上孔家历代衍圣公的‘积累’,兼并了大量的田地,他们家的田地已经不止兖州的这些,周边州府也有。而且并不止孔家名下的,旁支姻亲的也不在少数。”刘信昂汇报道:“衍圣公在兖州的影响力非常非常的大,这里的百姓对于衍圣公的信任度很高。”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地主,都能在灾年把名下土地数量翻倍,以衍圣公的能耐,这六十多年下来,弄个几百万亩的田地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何况他们还有以前那些朝代的积累。

之前攻打仙源县的时候,孔家没有亲自下场,但是授意和暗中资助了仙源的其他士绅,赵兵反抗兴汉盟,造成敌我双方四千多人的死伤(主要是敌军)。

孔家的名头太过响亮,刘信昂不敢擅自做主,发信请示刘信启下一步该如何做。

因为接下来的土改,占着仙源八成耕地的孔家将是主要目标,而且孔家在兖州其他县也有大量的耕地。

治国要读书人,而书读人的表率又是孔子。

若是兴汉盟治理百姓依靠的是读书人,那刘信启还真就拿这个“孔府”没办法。否则会受到天下人群起而攻之,虽不至于出现存亡危机,但那个时候必定麻烦不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