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三万两金(2 / 3)

加入书签

“您打算给我兑换吗?是红钱?青钱?白钱?还是铁钱?”松浦嘉信问道。

自唐朝铸“通宝”以来,钱币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而北赵钱币一般是换一次年号就新铸一种钱,其铸量、种类、版别之多,居历朝之首。

除了版别多,铸币材质也多,以前的钱币大多都是纯铜钱,而北赵商业发达,太宗年间,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导致用于铸钱的铜料紧缺,官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不仅铸造参杂其他金属的铜合金钱币,还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

松浦嘉信说的四种钱,是指四种不同原料铸造的钱,硬通程度和自身价值由高到底分别是:

“过誉了,这些都只能算是一般,家里还有更厉害的,能举千斤鼎。”刘信启“王婆卖瓜”道。

不管在场的其他倭国人信不信,松浦嘉信表面上是信了:“大国果然多能士,这种猛士,在我们倭国,完全能成为天皇的座上宾,在你们兴汉盟,竟然只是普通士卒。”

“既然这边的事情都已经了结,我带你去看看我们兴汉盟的货物吧,之前本来打算在平户拍卖的,既然西海道的分销权已经给了你们松浦家,那就应该让你们先买够了。”刘信启转移了话题,避免再聊下去,松浦嘉信向自己借人,拒绝起来难看。

原本计划在倭国出售的货物,之前在対马岛卖给宗家一部分,而且水泥全部留在対马岛建设対马南港,能给松浦家的东西并不多。

“都是好东西,您打算什么价格出售?”松浦嘉信看了货物后对刘信启问道。

“按照対马宗家的价格,你能都吃下来吗?”刘信启问道。

松浦嘉信与宗赖茂沟通了一下,大概计算了过后回道:“可以,但这次不能支付黄金了,之前的三万两已经掏空了松浦家上百年的积蓄,还在其他家族兑换了一部分才勉强凑够。”

“给白银就可以。”刘信启应道。

两个首领谈妥后,接下来自然有手下详细计算,刘信启将松浦嘉信带到旁边问道:“我听说赵国的钱币在倭国是硬通货,你需要吗,我可以大量提供?”

刘信启指的是铜质的方孔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