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军旅之才(3 / 3)

加入书签

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

孔门诸子并不是孔子思想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出身不同,性格不同,最终所走道路也不尽相同的松散学派。

所以赵无恤察觉冉求的表情并未有异样,因为对夫子的尊敬,也没有在外人面前抱怨和非议孔子,这让无恤对此冉求的本性更加认可。

说话间,众人已经离开了大野泽的范围,土地渐渐干燥平坦起来,遥遥可以望见中都邑的城垣。(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金陵少爷,迅浪,猥琐小黄,九天炎羽,我们一起飞的打赏!

“孔子也擅长军旅之事?”对于这个,赵无恤倒还是第一次听闻,不由讶然。

子服何在旁插话道:“赵大夫见过孔子就知道了,孔子身形与其父叔梁纥相似。其力能举城门,却不肯以勇力闻名诸侯。他射、御皆精,曾射于矍相之圃(在今山东曲阜孔庙西侧)。国人观者如堵,知晓军旅之事再正常不过!”

冉求也补充道:“夫子曾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只是夫子不愿意以兵事闻名,也仅是挑选弟子中适合军旅的人传授之,并不想让吾等将此当成主业。”

于是乎,一个身材魁梧、膂力过人,能开弓射箭。能驾车奔驰的山东大汉形象浮现在赵无恤眼前,和前世印象里那位微笑鞠让的知礼儒者形象结合起来。这让他好奇之心越发浓厚。

不过他对孔子遇到粮食危机时采取的自卸武装这一办法却不太苟同。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今天三更,求下各位手里的月票啊!

“子贡曾告诉我,他向孔子问过政。孔子言,足食,足兵,此外还要有人民的信任才可以。子贡又问,如果只能留二,那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两项中还能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

“孔子解散邑兵,出卖兵刃甲胄筹集粮食,若是在和平的年代本无可厚非。但如今是乱世,无兵卒则不能保小民性命安危,子有若是有半卒之众,就不会被群盗围困了。”

赵无恤这话婉转之中带着隐隐的批评,他是两邑大夫,身份尊贵的卿子,对孔子这个邻邑之宰提出自己的意见再正常不过。

当是时,孔子并不是后世那个不容任何人否定的“圣人”,他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士人,多年受挫让他和弟子们都十分谦逊。

所以冉求也没有像被踩了尾巴似的勃然大怒,因为对于这一“去兵”的举动,他们师兄弟间也有讨论过。其中冉求是婉转反对的,子路是愤愤然拒绝的,平日孔子提出一些理念,也常常受到学生们的质疑,甚至剧烈的辩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