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临门(3 / 4)

加入书签

花香漪扶花的纤指衬着耳边东珠,她眉间憔悴不减,神情有了几分低落。她语速缓慢,不疾不徐,道:“阿音,阁老曾言‘文死谏,武死战,’,但你瞧,这二十年里的风起云涌,能够死得其所的又有多少?韩丞想要扶持自家小儿当皇帝,天下人不让,那不是忠于李氏,而是韩氏失德,不配其位。大周内外纷争无休,真正能结束这一切的早已不是李剑霆。沈泽川兴民得道,乃是天下众望所归。”她缓缓抬起眼眸,望着戚竹音,就像是望着决定天下兴亡的定海神针,既有钦佩,又有心疼,“今时今日,万民生死就决定于你的一念之间。”

花香漪说:“我最清楚八城账目,大帅说的机会,不是大周、天下百姓的机会,而是女帝的机会罢了。”

戚竹音微愣。

“李氏正统早已断于李建恒,如今朝上坐着的,我不认得她是谁。姑母在世的时候,常说李剑霆酷似光诚帝,可是薛修卓偏说她是秦王的女儿。中博的檄文里有句话不假,倘若此女真的是秦王血脉,薛修卓何不拿出秦王宝证?他既然如此笃定,何不叫天下人都心服口服?”

咸德帝还在位的时候,把花香漪唤作“三妹妹”,所用之物无不是按照公主规制置办的,李建恒都得尊称她一声“姐姐”,李剑霆该把她叫姑姑。如今太后已薨,要说这世间还有谁能证实李剑霆的身份,那非花香漪莫属。

花香漪继续柔声说:“女帝不正,大帅又怎么能称忠呢?”

戚竹音看她弄茶,女儿家的纤手扶着砂壶。奇怪的是,只要花香漪在,外边的纷争仿佛就消失了,她总能让戚竹音想起点胭脂的乐趣。

“我见你整军待发,便想再与你喝杯茶。”

“送行茶?”戚竹音问道。

沸水浇在茶叶上,细流弥漫出袅娜白气。

花香漪说:“挽留茶。”

戚竹音握住茶杯,茶面泛起涟漪,道:“倘若她能为天下百姓谋得安稳,我助她,便是忠。”

“既然如此,大帅与其助李剑霆,不如助沈泽川。”花香漪终于在柔语里露出锋芒,却又换回了称呼,“阿音,你既与萧既明有患难之情,又与陆广白有上下旧谊,你助李剑霆,此二人必然要与你刀剑相向,这是其一;沈泽川和萧驰野共掌东北军政,你打灯州,沈泽川退兵是小,萧驰野兵败是大。远征艰苦,没有沈泽川,九万铁骑必败无疑,到时候边沙骑兵卷土重来,东边三境百姓仍旧要受此威胁。你今日的忠,是让翘首以盼的三境百姓再度受苦,这是其二;李剑霆授你‘东烈王’一爵,不是感激,是迫于局势。常言水满则溢,月盈则缺,假设你当真平定中博,待阒都安定,启东战功彪炳,又没有离北互为牵制,那么她今日能迫于局势你为王,他日也能迫于局势革掉你这个异姓王,这是其三;姚温玉归属沈泽川麾下,谈锋惊起天下贤才泉涌中博,沈泽川不仅重用阒都旧臣余小再,还提拔敌军旧僚高仲雄。他不以门第、前尘为己见,率领麾下幕僚力推黄册,一年而已,便已经肃清中博匪患,造就天下粮枢。他在中博宽宏至此,等他兵入阒都,同样能容得下朝堂上的有能之辈,这是其四。”

花香漪轻轻扶了扶鬓边白花,慢声说:“以上种种,李剑霆能做的,沈泽川都能,可沈泽川能做的,李剑霆未必能。”

此四谏于公于私合情合理,就如同当头棒喝,砸散了戚竹音的忠。

然而这还不够。

气氛微凝,戚竹音撑着膝侧,有起身的意思。

“大帅出兵,是想阻挡沈泽川西进,让他待在中博,不要与李氏相争。可是我看大帅此举,不过是掩耳盗铃,既无益于百姓,”花香漪把茶轻推到小案的另一头,看着戚竹音,“也背离了大帅的初衷。”

戚竹音停下动作。

碧窗纱映着芭蕉叶,挡住了些许日光,让花香漪如坐画中,她对戚竹音说:“阒都粮食拮据,八城仓廪空废,你不肯跟随萧驰野东进,是因为勤兵苦百姓。但是你今日助李氏,又与勤兵何异?”

“世家的樊笼已破,阒都正值吞吐泥沙之时,”戚竹音索性坦白直言,“大周还有峰回路转的机会,但是沈泽川兵入阒都,这机会就要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