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一分钟两炮(2 / 3)

加入书签

火炮毕竟是大家伙,统一零部件尺寸更加容易。

理论上,根据地训练的炮兵可以熟练使用任何规格的根据地出产的火炮。

只可惜,受限于钢铁产量,根据地需要钢铁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铸炮只能慢慢来。

先维持着一个月铸造四五门,而且是重点铸造三斤团炮。

慢工出细活, 慢慢来也有好处。

根据地不是采取的泥模铸炮法。

这种方法在此时广泛采用, 因为每个手工制作的泥模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铸造出的大炮也是独具个性。

故而调用某门大炮之时必须同时调遣曾经使用且适应了火炮脾气的炮手。

根据地铸炮是采取钢铁模具循环使用的方法。

统一标准的钢铁模块组合成铸炮钢模搪石英砂反复使用,省了工时节约了太多成本,还有利于标准化。

刘汉等等大工匠和能写会算的青少年工匠慢慢融合, 随着工艺水平慢慢进步,能够提高成品率减少浪费实现增产。

回到根据地的黄毅依旧很忙,不仅仅忙于军事、民事,还在忙着开金手指。

隔上十天半个月就要和蓝进魁为首的根据地手艺最好的铁匠、木匠、皮匠、琉璃匠、玉石匠等等探讨如何定型豪华客运四轮马车。

没办法,根据地需要拳头产品牟取暴利。

团炮是个好东西,如果作为产品外销,肯定能够赚到几十倍的利润。

又采取了托马斯丁.罗德曼发明的内模灌水冷却法,采用了把整体模具埋入细沙中使其缓慢冷却的工艺。

所以根据地铸造的火炮内壁光滑质量远远领先这个时代,同口径同规格的大炮,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基本相同。

不存在每一门炮各有各的脾气这种操蛋事儿。

早在根据地开始生产工业品之时,黄毅就公布了计量单位,统一了量具、规尺。

根据地的零部件都有统一标准,以前出产的鲁密铳、现在开始量产的燧发枪完全可以互相之间替换零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