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0章另类辩论(加更)(2 / 6)

加入书签

如今关中三辅,工商发达,贸易繁盛,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等,无论那个行当,都有利可图,再加上和西域的商贸开通之后,大量西域的金银刺激了关中三辅的经济,使得这些行业的经营者,不论大小都吃到了相当多的红利,因此这些士族子弟,才在斐潜一而再,再而三的严肃处理,整风治吏的手段之下,服服帖帖。

就比如司马一家,为什么风评很好,甚至可以说不仅没有吃拿卡要,甚至还从家族之中拿出钱财来补贴一些贫困子弟,寒门学子?是因为司马家族有那么博大的胸怀,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支援斐潜的伟大事业么?

并不是。

司马家之下,在平阳,在安邑,在长安,在临晋,都有店面,有庄子,而且在西域祁连山,还有金矿的有限年限的开产权……

庞氏,黄氏,还有其他士族,韦氏,杜氏等等,一样如此。

后世光长安一城,就是千万人口级别!

当然, 后世的现代化的交通和物流是当下大汉所不能比拟的,但是以斐潜现在对于长安的规划和布置,支撑一二百万的人口,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而且京兆尹周边也有县城, 也同样可以分流人口。

因此可以说, 如果关中士族不跟着斐潜做,那么这些流民,这些劳动力的人口就会汇集到斐潜旗下去, 而他们的庄园和田亩就会因为招不到人而导致减产,甚至是荒废……

别忘记斐潜还有《荒田律》,若是被认定为荒田的,就会被系统……呸,被斐潜强制回收!

虽然说这里面肯定还有操作空间,但是这样一条律法摆在那边,就已经是很可怕了。

要不然呢?

真以为上嘴皮碰下嘴皮,喷点口水画个大饼,到了年终就各种找理由将做了一年的老员工一脚踹飞再招新人,同样的姿势再来一遍的公司会有多大出息?

当年西凉大乱期间,不少关中河洛士族举家搬迁了,后来等斐潜重新治理好了,安稳了,便是一大堆的士族子弟抖着各种地契房契,又重新回来了……

那些狂妄自大的家伙,以为斐潜只是嘴上说说的,根本不会执行的,尸骨都凉透了。

一边是萝卜,一边是大棒子,自然就使得关中三辅的士族要跟着一起走。

如今,长安三辅之地的流民,或者说是佃户的成分,很复杂,各个地域的人都有,口音,习俗都不尽相同,如果随意分配,亦或是像是大多数情况下任由各地域自行组织聚集,那么很可能关中三辅之地就多出了许多国中之国,县中之县来……

合理的规划,使得在不管是哪一个区域里面,都不会因为某地乡人占据多数而导致乡党的产生,再加上相互之间的贸易和商品流动,使得这些原本可能生出的壁垒被打破,最后成为一个大体上的整体。

等到这些佃户转化的农夫,在关中三辅生活了两三代人之后,也就渐渐的从外乡人,成为了关中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