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断翅岭大捷(3 / 5)

加入书签

柴荣笑道:“某不过小打小闹的略施手段,也算用尽全力了,怎敢与公主用兵相比。无它,只惊弓之鸟故事,虚张声势而已。”

秦重悻悻然:“罢了,你这一对翁婿……既有尊婿百骑成事在先,作老丈人的自然也有手段,我只安排好庆功酒,待吐谷浑国灭,中军得胜,熙宁孩子的婚事上,窖藏的好酒多备你一车便是。”

柴荣甚是自信,示意他带了李继隆二将去见张泽,信心满满道:“某便先笑纳了,周泰,你此去须如此行事……”

——对柴荣来说,打吐谷浑这样的一州之国很没有意思,若非身负大军辎重运送的差事,他很想只以这万余人马破了达延芒结波之后,再去撩拨撩拨西南那个千百年来中原人始终没有降服的对手试试。

吐蕃,这个坐拥高山之利的敌人,西南不稳,吐谷浑复国,都少不了这个红脸膛子的“兄弟之国”的影子,柴荣久在西地边陲,他厌恶吐蕃,超过了厌恶北燕乃至契丹。

李继隆一想,甚为赞同,道:“不错,婆娑谷道路崎岖军马难过不说,辎重运送也不能选在这里。我料达延芒结波信心十足能拿下渭州,他七万人吃马嚼辎重,必不过十日之用,应都在这七万人身上携带着。如此一来,婆娑谷更不能为负重达平日两倍的人马能过,而断翅岭乃是渭州通往乐州的官道必经之处,四面平坦,枯草树林不少,只要大军藏将进去,待我使团过后一鼓作气杀出,不定真能教他突袭得手。”

只是这样一来,吐谷浑有精兵七万,开阔地形处与我一万人马对决,我不占优。

柴荣却不以为然,目视尹继伦道:“断翅岭下树林枯草不少,却不足以掩藏七万人马,而我使团卫队也有千五之多,过彼处时,必然浩浩荡荡,一个不慎藏身不住,吐谷浑图谋势难掩藏,若渭州得报早有准备,达延芒结波倾国之力方凑出这七万人马,怎肯损耗在渭州城下?因此,我断定吐谷浑军定大部在岭上山内埋伏,山内崎岖陡峭,无一处是能容三两千的地带,彼四零五散,正合教我分而歼之。尹副尉,你这三千铁骑,首要的便是冲散岭下埋伏的前部精锐,大约两倍于你的敌军,另外,战起时,使节团须好生护住退往渭州,大任在你一人之身,你可须想好了这一仗怎样打。”

尹继伦稍稍沉思,盘算出了胜算,谨慎地道:“只要后进大军能跟得上,此战我必胜。”

柴荣又发付李继隆:“李都尉切记,岭下五里之外你先一步到达埋伏,尹将副尉得手后,你须雷霆一击杀入山内岭上,我料吐谷浑将领定会舍弃战马以为帮手,山势陡峭,你可须大胆用兵,不可因谨慎失了战机。”

就好像一块拔不掉的药膏,这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当年吴王殿下没有贸然动手收拾他,使西南乱成一团糟,终使南汉坐大不说,西北边事,哪一样少得了吐蕃插手?若非吐蕃,李继迁焉敢称王立国,原州应付联军三国,又怎会顾忌着渭州原州不稳,长安京畿动乱而不能倾巢而出?

若无吐蕃,平阳公主不会像个火隅的火正似东征西讨竟无法彻底消灭西域,征服北燕这个远征契丹的桥头堡。小小吐蕃,耽误大唐的实在太多了。

如今乱战已起,而吐蕃依旧不动如山,柴荣不知道他们在打甚么主意,但他不喜欢吐蕃的这种安静,他想撩拨撩拨这跟所谓的虎须。

可惜,辽人不肯给他机会,今夜断翅岭之战打起,想必原州也便教辽骑围住了罢?

狗日的!

又嘱咐二人:“战罢之后,三军无许多时候歇息,须趁着达延芒结波未知他大军尽折突袭乐州,军心士气,都在你二人手段上。”

两人领命,柴荣又教周泰:“你引卫队与秦使君调拨的人马,绕过断翅岭在婆娑谷设伏,吐谷浑退时自此过,此天险地势,不可放一人走脱。”

不惟周泰大惑不解,其余三人也不知柴荣为何笃定吐谷浑溃军会从婆娑谷撤退。

柴荣笑道:“只一雕虫小技而已,秦兄,我知你府上有善走夜路的壮士,这一番你可不能吝啬,须都借我一用。”

秦重好不奇怪,依言教取人手来听用,嘀咕道:“你这用兵,可教人不解的很了。纵然公主用兵,也多的是以绝对的实力横扫敌军,偏你这番不但突袭要以少胜多,歼灭战也要打个教人心惊胆颤的以少胜多,数万人战场,我那不过百人的当地壮士队能抵万人用么?虽善山林战,可也挡不住如山倒的千万溃军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