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拐带(1 / 5)

加入书签

卫央手中大枪,乃是标准的大唐骑军长枪,丈长的枪杆,可破甲的梭子枪头,红樱如血,抖开来斗大一团花,杆子稍有些弹性,这是卫央使枪最能高超于旁人的地方。

对内力这种东西,卫央本当不存在,总认为说的太玄乎。但接触到吴殳所说的内力之后他才恍然大悟,所谓内力,一半是一个人的潜力,一半是对潜力的运用。没有小说中所说的飞天遁地那么玄妙,其实这内力就是暗劲,也称内劲。

内劲的运用,一直到北宋末期岳飞才系统地整理并推广开来,卫央习得天下枪法,运用高明处全在这内劲一途,所谓听力,便是为了让人、枪、力三者完美结合。经过超文明时代的精密计算,卫央尤其在枪法上对内劲的理解和运用,在他所生活的两个世界,合起来也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透彻。

枪柄稍微细了些,鼓声之后,卫央一手掌着枪杆根部,浑身放松,那枪竟听话地宛如有一根丝线在枪头挂着,水平地横在卫央手中。别人自然看不到也听不到卫央正将一丝力气缠绕般听在枪上,长枪外表看起来纹丝不动,实际上这一丝力量早将大枪分隔成数千数万个小结块,每个结块之间彷佛剧烈地颤抖,抖动渐渐汇聚,便形成了枪上的力量。

正是这巧妙的听力,卫央不用自己使太大的力气,大枪便乖乖地不用什么外力就安安静静横在空中,等待着刺出饮血的那一刻。

马銮铃响处,卫央直奔校场之内,呼延必兴几人往点将台旁拐去,台上呼延赞高居最上,下首右有杨业与李成廷对坐,柴荣又在李成廷下首,前头帅案上高悬出鞘长剑,那是天子宝剑,用来制约三军。

卫央驰入校场,外头虽有数千将士观战,这场地却还很广阔,四个足球场般大,纵马驰不一圈,人群分开,自会王扈从里驰出一员大将,视之,铁甲掩红袄,兜鏊顶红樱,胯下乌骓马,掌中枣阳槊,粗眉大眼三四十年纪,身形雄壮至极,平地里一团黑雾腾空而出,这是幽州良将,蓟县壮士,怒睁双目气势汹汹。

呼延赞命擂鼓,那军鼓非寻常大鼓,一槌下去震天动地地响,八面牛皮大鼓齐声敲响,校场似也在颤抖。

众军肃然,一通鼓声后,呼延赞长身而起,往天子剑拜了一拜,厉声喝道:“今有投军壮士马全义,幽州好汉,原会王府典卫统领,愿与大唐壮士卫央枪槊相较,胜者会王典举原州军百将,刀枪无眼,生死有命,须立生死契约,可有质疑?”

听得百将二字,马全义眼中狂热,扭头瞧瞧卫央,目光复杂顿了一顿,微微冲他点了点头。

这大枪并不好,枪杆上硬结很多,材质也不好,远远达不到卫央在空间里使枪如神,马踩千军如无物的程度,只好将就着用罢。

这一凝神听力,马全义当先头一个收起轻视的心。原本李成廷让他在校场上杀死面前这人的时候,马全义便知道自己被李成廷当成棋子抛弃了,心想这人既然有呼延赞这样的大都护做后台,杀死他自己焉能活命?下场之前就打定主意卖些人情给这人,最终能落个平手的结局,想必那呼延赞也会瞧出来喊破斗将,这样一来,脱身于会王府有望,还能落个不小的人情,以自己一身武艺,出人头地也有了希望。

可卫央这一驻马抬枪,马全义立时知道自己错了。

卫央心中道,看来这马全义果然是个明白人,也非是那李成廷的心腹,这李成廷想要利用他的命,他便心中有了反抗之意。

于是,卫央也向马全义点了点头,道:“马壮士,幸会。”

马全义呆了一下,挤出一点笑容深吸一口气,笑容又真诚了一些:“幸会。”

两厢互签了生死契约,呼延赞再不多话,命旗官下令开始斗将。

斗将,脱胎于考武举时的单打独斗项目,但血腥惊险远远超过单打独斗,乃是模仿敌我两将狭路相逢以生死为赌约进行搏杀的考较比斗,虽不至于只能容许一人活下来那么残酷,但通常都不会两人握手言和下场,总要有一个丧命或者重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