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3 / 5)

加入书签

若要让汉朝的主力小农家庭户户增产,还是要指望写了中国第一本农书的汜胜之啊。

正是赵过、汜胜之这一前一后两位农业大师,引导了汉朝的农业革命,让中原人口直飚到六千万!

这可是在长江以南基本没怎么开发的情况下,简直恐怖。

任弘料定,汜胜之就是与自己同时代的人,但尚未崭露头角。

远水解不了近渴,能否让扦泥屯田一年内实现自给自足,两年内能供应过往使团、兵士,就看宋力田的了,任弘顶多提出一点诸如……将直辕犁改造成曲辕犁的意见。

当然赵过功绩不止这一项,他的创造里,还有播种的耧车,改进的犁铧,以及二牛抬杠。

从这时候起,便有了抬杠这个词。

都是能沿用两千年而不落伍的好东西,经得住时间考验。

任弘是越听越敬佩,但也问了宋力田一个问题:“宋力田做过农官,可听说过一个叫汜胜之的人?”

……

中午吃饭时,任弘和宋力田说了一件事。

“宋力田,我近日来见到,楼兰人所用农具皆十分古旧,竟还在用木耜(sì)耕地,不知犁田为何物,更别说牛耕了。”

“汜胜之?”

宋力田摇头,他从未听过这名。

“应该也是这年代的人啊,且也是农官。”任弘暗暗嘀咕,或许是还年轻,不知名?

虽然赵过十分伟大,但代田法,毕竟更适合国营农场屯田的大规模作业,朝廷铁官为代田法铸造的大器,比如装有犁鐴的大型铁犁,小农在自家小片田地里用起来不太方便。

且在任弘看来,代田法仍不够完美,不够精耕细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