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7章 王队 辽东疑团(1 / 5)

加入书签

两人不愿做官,公孙度便修建了学馆,供两人讲学。辽东百姓以听管邴讲授礼仪为荣、为乐。

公孙度发现,随着百姓的文明程度的逐渐提高,辽东社会秩序日益变得和谐有序。公孙度大喜过望,干脆命令文武官员甚至家丁奴仆都要到管邴两位老师的“辅导班”里“进修”。

管邴二人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粉丝和学生。

两人只给学生解读经典、讲授礼仪,坚决不涉及军事和政治,但他们能够从前来讨教的学生那里,了解天下大势和辽东方方面面的信息。

而公孙度的近侍家奴,更是带来了很多传言、秘闻,以及各种阳谋、诡计。

管邴二人在辽东住了十余年,虽然并非公孙度幕僚,却被奉为上宾。

管邴二人不仅学问大,而且洁身自好,品行绝对是时代楷模。

尤其是管宁,更堪称“中国好邻居”。

管宁自己种了几块地,邻居的牛跑到地里啃食菜苗,管宁见状,栓好了牛,亲自割草打水饲喂,牛主人羞愧万分。

到辽东避难的人逐渐多了,管宁嫌藏龙阁附近吵闹,影响读书,便在城外清静的山脚洞窝处搭建了简陋的住所,以便清修苦读。管宁的住处没有水井,需要到远处村落水井打水,因人多桶少,来打水的人常常为先来后到而争吵,管宁便买来多具水桶,供大家使用,村里人由此变得谦让有礼。

说起公孙霸,两人首先就提及公孙度剿灭夫余国之事。

夫余国人口很少,但是却占据着辽东以北的广阔区域,公孙度觊觎已久。但夫余始终臣服于大汉,且与历代辽东当权者交好,公孙度便难以找到借口发难。

管邴二人说,最后,公孙度之所以下决心铲灭夫余,便是缘于公孙霸的一句话。

管宁的品行才学无可挑剔,只是不想做官。公孙度甚觉惋惜,便请管宁开馆讲学。

不料,管老师的“辅导班”一开课,便座无虚席,没过几天,听课听得上瘾的学生们干脆把家搬了过来,以便随时向管宁请教。

没过多久,原本僻静的山脚,竟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村镇。“旬日成市”的典故,有此而来。

公孙度多次邀请管邴二人进幕府为官,都被两人婉言回绝。

两人不肯为公孙度效力,但却成为辽东的形象代言人,公孙度以两人为招牌,招贤纳士。一时间,听闻管邴两人名头的才俊之士,纷纷涌到辽东,其中很多人成为公孙度的属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