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4章 教授 我想写本书(1 / 3)

加入书签

那些经诗坟典,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太大,读不下去。教授看得更多的,是有关人物事迹的内容。既容易理解,又有趣。

不过,书看得多了,教授发现了很多问题。

各类史书文献,对同一个历史人物的记载,经常会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作者接触的资料有限,同时也可能源于每个作者不同的政治观点。

比如,教授就很惊讶书籍中对王莽的评价。按理说,王莽篡汉,应该不会得到肯定的评价,但也有一些文献拐弯抹角地,通过赞扬王莽复古之风,隐约表达出对王莽一些改革措施的支持。

还有一点令教授感到遗憾,书籍中没有对近代或当代的人物的评价。这很正常,人家还没死,或刚死,还不能树碑立传。

襄阳城外一战,孙坚战死,孙策虽身怀杀父之仇,无奈难敌势力越来越强的刘表,只得引兵退走,荆州没了孙策的『骚』扰,太平了许多。只剩下周边的残匪流寇,也不会对刘表统治荆州产生什么威胁了。

刘表忙着治理荆州,诸葛玄忙着辅佐刘表,天气转暖了,诸葛亮忙着和好友们四处云游,增长阅历。

只有教授清闲。

荆楚之地,历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镇。荆州刺史刘表本人也是太学出身,参与过太学生请愿运动,结交的多是文人雅客。此时荆州局势稳定,各地名士云集于此,在这一点上,人家刘表可比曹『操』强多了,跑曹『操』那去的,都是些逃难农民、下岗工人,来荆州的,那可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文化人啊。

文化人终究是文化人,即便逃难,逃得都很雅致。一般难民逃难,都是背着行李扛着锅碗瓢盆,人家有文化的,却是拖着整车整车的书逃难。饿了累了,也不必啃冻干粮硬饼子,只需抽下一卷书,读上一读,瞬间便恢复了精气神。

好在还有各种民间文献,官方邸报可看,教授看得多了,慢慢地,在头脑里,对这些当代风云人物,也有了比较客官的印象。

不闲扯了。

教授住的地方算是荆州省『政府』宾馆吧,不对外营业那种。软硬件设施追求的不是奢华,而是品味。“荆漂”一族大多住在这里,饭菜有人送,卫生有人搞,“荆漂”们只负责“风雅”就成。

教授结识了更多的人,但真正谈得来的人寥寥无几。

“荆漂”们整日“风雅”,教授不会这套,便从“荆漂”们那里借来大量书。[]组团游三国114

初时,读着晦涩的古文颇感困难,但日子久了,也就慢慢习惯了。古文再难,毕竟也是汉语,在国外生活几年,外语都可以掌握,何况在古代学习古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